开云体育首页:
在全球舆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俄乌冲突的进展时,美国却悄然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强硬措施,重新调整了其贸易政策。2023年8月1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一项重磅决定,宣布将407种钢铁和铝制品纳入新的高额关税清单,统一征收50%的税率。这一举措立刻生效,且没有给予任何豁免或谈判的余地,这使得这次关税政策成为一次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经济打击。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直接出口到美国的钢铝制品占比不大,但由于全球供应链的高度关联性,中国在其他几个国家生产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依然没办法避免受到此次关税的波及。专家预测,这项关税将直接影响到价值高达11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看似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中国可能并不会陷入绝对的被动局面。
事实上,钢铝关税并非特朗普政府的首创,美国历届政府都有类似的政策。例如,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就曾对钢铁产品实施过进口限制,而小布什政府时期也通过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钢铁产业。这些措施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虑,因为钢铝产业不仅是工业的基础,更涉及国家安全与战略储备,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石油。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在此时扩大关税范围,显然与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目标紧密关联。一方面,美国的制造业外流已成为长期难题,尤其是大量生产环节被转移到中国和东南亚等地,使得美国在一些关键行业,尤其是国防和民用工业领域,丧失了自主制造能力。通过提高钢铝关税,特朗普试图迫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恢复部分制造业能力。另一方面,特朗普在竞选时就承诺要“让美国重新伟大”,这一政策的推出也有助于巩固制造业地区选民的支持,尤其是中西部的工人阶层。
新一轮的关税政策涵盖的产品品种类型十分普遍,从重型工业设施到普通家电、家具等消费品几乎无一幸免。美国的逻辑是,只要这一些产品中含有钢铝成分,就必须征收关税。这种“全覆盖”的做法,表面上看似对美国产业做全面保护,但实际上却带来了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和公司运营成本的上升。
此外,特朗普政府的军事安全忧虑也是此举的重要动因之一。尽管美国在军事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其国内军工产业链的薄弱依然令其在某些领域对外依赖较大。通过对钢铝行业实施高关税,美国希望确保在未来可能爆发的冲突中,能保持充足的战略资源供应能力。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钢铝企业似乎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由于关税壁垒的作用,进口产品的成本急剧上升,本土企业便能够在没有外来竞争的情况下提高价格,占领市场占有率。这使得美国国内钢铝相关产业短期内可能会新增就业岗位,并获得更高的利润。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这项政策可能会涉及3200亿美元的商品,为产业提供显著的保护效应。
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短期红利并不会长久。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实施钢铝关税时,虽然在某些领域增加了约1万个岗位,但由于钢铝价格持续上涨,相关下游产业的就业岗位却损失了7万个,整体效应反而呈现“负增长”。如今,新增清单涉及的产品品种类型更广,波及的行业更为多样,必然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美国的制造业下游产业首当其冲。例如,汽车、建筑、机械和家电等行业,大量依赖钢铝等基础原料,然而这些产业并不直接生产钢铝制品。当钢铝价格持续上涨时,这一些行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会随之攀升,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没办法承受的压力,可能会因此倒闭。这样一来,关税带来的就业增长可能会被抵消,甚至造成整体就业市场萎缩。
更严重的是,普通消费者将最终为这一政策埋单。从家电、家具到建筑材料、食品罐头,几乎所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将因钢铝成本上涨而逐步传导到消费的人头上。不同于高科技产品,钢铝制品属于普通商品,消费者很难选择替代品,只能被迫接受更高的生活成本。这种情况若长期存在,必定会削弱民众对政府政策的支持,产生反感情绪。
此外,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将因此下降。即便有外资企业愿意在美国设厂,但没有额外的政策补贴,美国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仍然远高于其他几个国家,导致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力。长久来看,保护主义措施非但不能恢复美国制造业的优势,反而可能加剧美国在全球市场中的边缘化。
从中国的角度看,尽管这次美国的关税调整波及约11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但其冲击是有限的。首先,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钢铝制品占比不高,美国市场并非中国唯一的出口目的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已逐步加强与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经济合作,这些市场的需求量开始上涨迅速,可以部分弥补美国市场的萎缩。
中国的制造业体系完整,产业链优势显著。许多出口产品在全世界内都具有竞争力,并不仅仅依赖美国市场。美国的关税政策反而为中国公司可以提供了“调转航向”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推动形成独立于西方的经济圈。
全球供应链的高度互联使得美国难以完全隔绝中国的影响。即便中国直接向美国的出口有所减少,但通过第三国转口,或者作为别的产品的零部件,中国的钢铝制品仍然会以各种方式进入美国市场。换句话说,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无法切断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反而将增加美国企业的采购成本和运营风险。
更重要的是,美国频繁调整关税政策,导致市场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稳定性让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难以放松,也让全球投资的人对美国市场的信心下降。长久来看,美国经济可能因保护主义政策失去更多发展机会,而中国则有机会通过更加开放的市场战略赢得主动。
总体来看,美国在钢铝领域的关税调整,表面上是一次“保护主义回潮”,实际上却是一场消耗自己资源的博弈。特朗普政府通过高关税兑现竞选承诺,短期内可能保护部分钢铝产业,但深层次的代价是下游产业受损、就业岗位流失和消费成本上涨,最终可能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伤害。
对于中国来说,1100亿美元的商品受影响并非不可承受。凭借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和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完全有能力分散风险,并通过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无法抑制中国崛起,反而有几率会成为中国加速战略调整的外部推动力。
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如果美国继续沉迷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其最终可能失去国际市场的信任和地位。而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博弈,或许将演变为美国自食其果的一场“自伤”之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