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生购买了一张价值100元的洗车卡,约好10次洗车并送一次打蜡,但是没过多久,这家洗车行便中止运营。问询后得到的答复是公司即将建造主动洗车房,并于不久之后开业。
十分困难等到了洗车行开业,郑先生拿着洗车卡去洗车,结帐时却被告之本来的纸质洗车卡要换成磁卡,洗车次数减为本来的一半。
郑先生与其理论,得到的理由是:该公司现在的洗车房已被他们承揽,曾经售出的卡只能按此折算。
洗车行负责人如此解说,由于人工洗车速度慢,作用也差,本年公司出资购建了电脑洗车房,考虑到电脑洗车本钱比较高,通过本钱核算,便将洗车次数悉数折半。
洗车本钱提高是真,但是否该将这部分开销分摊到现已购买洗车卡的车主?假如商家连根本的诚信都难以保证,又何谈服务?
同一家公司的洗车卡,却在不同的洗车店里呈现了两种价值,让车主陈女士一头雾水。陈女士在一家轿车服务企业办理了一张价值200元的洗车卡,能够洗车15次,并赠送一次打腊。但奇怪的是,同是一个企业的洗车卡,在这家店运用时洗一次算一次,却在另一家店运用时洗一次算两次。
陈女士在开始办卡的时分,并未被告之有此类规则,所以,有受骗受骗之感,便找商家理论,而商家给出的理由是“两家店的洗车本钱不一样,层次不一样,价格不一样,天然洗车卡的运用也不一样。”
这一说法陈女士天然不能承受。随后,陈女士便将这家轿车服务企业送上了消协。在消协的调解下,洗车店最终将多刷的洗车次数消除,但陈女士为此支付的精力又该怎么补偿?
北京的李女士和几个朋友在网上团购了几张洗车卡,李女士说,团购的广告十分吸引人,洗车店周年店庆为答谢客户一起也为了宣扬自己,卖出了250元洗车50次的超值价格,李女士怕受骗便立刻拔通了洗车行的电话,电话里感觉对方服务比较专业,便相约几个老友一起购买。
一周后李女士驾车前往这个洗车店,不成想,洗车卡竟然被拒收。该店工作人员告知李女士,他们并未在网上安排团购洗车卡,这家店也并没有举行店庆活动,并且工作人员说“像你这种状况,今日现已是第三个了。”
相同,王先生也遇到过相似的状况,他于2010年12月25日团购了一张洗车卡,并于次月前去洗车,当即遭到了回绝,原因是他有必要每次在下午4点钟6点钟之间才干洗车。但以王先生的上班时间和地址,很难做到在这一段时间前来洗车。
王先生和记者说,这是我第一次团购洗车卡,没想到就赶上了消费诈骗,不管是洗车行仍是团购网,王先生说我只期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说。